而固定资产平均折旧速度为8%左右,流动资产平均周转速度超过每年1次,这意味着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超过固定资产11倍。
第三,对于正在推行资本流动开放的国家,开放需要良好规划、把握时机、有序推进,从而确保收益大于风险。跨境证券发行需要经过审批。
2007年,允许投资股票市场产品。增强汇率弹性能帮助国家更好地管理资本项目更加开放后的资本流入和流出。由于国有企业根据其对汇率变动预期而调整利润汇回速度,外币存款也会因此出现波动。2006年QDII制度出台时,内地居民只能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市场的产品。短期境外借款设有上限,长期境外借款须经过审批,但向境外贷款很大程度上不受限制。
对这些国家而言,进一步开放将会比施行普遍资本限制带来更多收益。也就是说,尽管目前资本管制限制了境外资本流入中国以及境内居民存款流出的数额,根据这份报告,后者的规模更大。资产和负债方的收益率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两者的矛盾,产生恶性循环。
经济的持续下行,将不可避免地恶化企业层面的资金状况,从而引发企业层面的流动性困难,并通过信用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金融体系不但高度依赖信任程度管理流动性,当流动性波动超过一定幅度后,也存在大量自我强化的机制。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但也增加了银行存款分布的变动性,存款稳定性下降。四是要有切断金融自我加速调整以及应对经济去杠杆过程负面冲击的方案,包括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和金融风险化解的预案。
6月份银行间流动性紧张(钱荒),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对地方融资平台分类的基础上,可通过对部分有市场基础的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允许银行更大幅度的核销,中央和地方在一定比例内发行较长期债券进行替换等。
考虑到金融调整具有自我加速的特点,当且仅当实体经济已进行不可逆的去杠杆,且开始建立起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时,宜大幅度放松货币,隔离金融体系中的不良资产,切断金融系统的自我恶化对实体经济的不必要损害,使金融系统能正常发挥作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需要的中长期资金较多,但金融体系能提供的中长期资金不足以支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我国的流动性风险,已超越银行间甚至金融体系范畴,需要在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作用、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才能有效把握。这表明,基于央行基础货币的真实流动性状况是紧张的。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机构、市场,同一金融集团和企业集团之间的流动性已相互交织。3.资金空转恶化着我国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部分企业进行着资金套利,从银行、债市或股市融得资金,通过委托贷款,购买理财产品等形式,又进入金融系统获取利差。金融机构在传统业务上都存在较大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敞口,关键是要管理好流动性风险。总之,我国当前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决不仅仅局限于钱荒所暴露出来的特征。
2012年,仅贷款和债券(央票除外)的利息支付就占当年GDP的11.5%。一是纠正市场上对政府和央行无限救助的预期,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
这次钱荒暴露出我国银行体系(央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缺陷,其影响也主要集中在金融体系,还只是一般性的流动性冲击。这部分流动性是基于不可维持的、不合理市场预期的脆弱基础上的。
5.在明确中央和地方,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一揽子方案。金融机构则借助资金空转,满足流动性指标(存贷比等指标)的要求,实现监管和资金的套利。7.加强对短期资金流动的管理,考虑扩大人民币波动区间的基础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相对于经营收益,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加上金融体系为了规避规模控制和各类监管,链条不断拉长,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但法律关系并不清晰明确,不透明程度加大,金融体系流动性基础更加脆弱。1-4月份共增加1.51万亿元,月均增加3775亿元,5月份仅增加668亿元,是前四个月平均值的17.7%。高质量的流动性已被商业银行充分使用。
金融不再加杠杆,通过行动纠正市场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则是破坏僵尸企业存在的条件,启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的现存债务应超过12万亿元,以7%的利率测算,每年利息支出就达到8400亿元,但地方政府近些年土地收入最高仅为三万亿元左右,最终可支配的比例不超过30%,即9000亿元。
2.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防止监管标准的无序竞争,引发大规模的监管套利。在国际社会唱空中国的环境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波动,跨境资金大进大出,并不完全是我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反映,与我国资金市场的扭曲密切相关。
应看到,流动性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备付金多少有一定关系,也与市场的预期和信任高度相关。其中,对于货币、金融方面的政策考虑如下:1.坚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的基础上,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应设置总量目标。
房地产不断上涨的预期,吸引着社会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但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道德风险,以及银行信用的滥用,导致这些项目仍能以较高的融资成本,维持现金流的流转。部分市场参与方已在滥用政府、银行信用维持流动性。在明确历史债务的处理方式、强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方式以及公开披露政府资产负债表和财政收支基础上,可考虑试点地方政府在银行间市场自行发行债券。
一边是实体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下降、周转率降低、基础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趋于下降,风险上升。只有不确定的损失才是金融风险,才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风险承担者的优化配置。
这是我国流动性风险最为脆弱的部分,维持这类流动性的基础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基于中央银行道德风险的不合理预期。中小企业面临着的货币金融环境越来越紧缩,挤出效应相当明显。
4.鼓励兼并重组的金融政策。这表明,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仅能维持地方债务的利息支出。
这进一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也加速恶化了产出效率不高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任何预期的改变,都将引起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巨大变化。但是流动性状况是一个结果,还需要判断央行流动性所支持的资产扩张是否合意。6.跨境资金大起大落,成为影响我国流动性的另一个根源外汇占款的波动较大,跨境资金流动已成为影响我国流动性的另一个根源。
另一边是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对风险补偿的收益要求增加。如果资产扩张速度超过经济体所能支撑的水平,或者资产扩张的结果存在严重扭曲,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紧张,是纠正金融资源错配所必须的。
近三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总计达到96.43万亿元,但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中长期贷款仅为35.2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资金仅为24.72亿元,2012年底的数据),各类中长期债券托管额5.38万亿元,近三年的股票市场融资额仅为2.7万亿元。流动性是一种货币运行特征,不是用超额准备金率等若干静态的、绝对或者比例指标,就可以充分反映的。
在这种流动性格局下,金融政策几乎没有效果,任何货币金融的投放都可能被合理配置到缺乏内在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和主体上。商业银行既通过保持高质量流动性缓冲的方式,吸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通过金融市场中的二级市场管理流动性问题